原標題:經常罵孩子會讓娃變笨!經常這樣做,罵孩比吼孩子管用 前幾天在小區散步,讓吼孩目睹了這樣一件事:一個女孩滑輪滑時沒控制好,娃變摔了一跤,笨樣一旁的做比父親不但沒有幫忙把孩子扶起來,還劈頭蓋臉一頓責罵。管用 這是經常不是很多父母的日常寫照?有些父母對此不以為意,“我就是罵孩‘刀子嘴,豆腐心。讓吼孩’”殊不知,娃變這些“言語利刃”會對孩子身心產生諸多不利的笨樣影響。 “刀子嘴,做比豆腐心”害處多
繪本《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管用媽媽》,講述了小企鵝在經歷媽媽吼罵時所承受的經常痛苦。很形象地表達出孩子在遭遇媽媽吼罵時所承受的一切。 密歇根大學的伊森?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也證明了:情緒和身體疼痛,在大腦區域的反應非常相似。心碎這個詞不僅是個比喻,心碎對象的神經系統真的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。 不僅如此,當孩子長期遭到父母的吼罵,還會出現軀體化的反應,比如:腹脹、消化不良、頭疼、發燒等等。 父母真的別再拿“刀子嘴,豆腐心”當借口了,殊不知,你的“刀子嘴”傷的不止是孩子的“身”,還有“心”。
網上看到一個問題:從小被吼大的孩子,后來怎么樣了?很多網友都默默地回答了兩個字:自卑。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:在家里經常被父母“吼罵”的孩子,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非常大。這些孩子中,25.7%的人成年后會“自卑”和“抑郁”;22.1%的孩子表現為“冷酷”;56.5%的孩子經?!氨┰辍?。 孩子的價值感和自信心就是在父母的所謂“刀子嘴”中日漸崩塌的,“豆腐心”卻很少有人能夠感受到。父母的吼罵會讓孩子活得怯懦、小心,一旦受傷害,只會默默承受。即使做得好,也傾向于自我貶低。
除了身心影響,經常遭遇吼罵還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,以及言語智商。 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副教授Martin A. Teicher是這個領域的專家。 2009年,他和他的團隊研究發現:那些經常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人成年后,他們大腦的威尼克區域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,二者連接的減少意味著這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差。 2018年,他和他的團隊發現,經常遭受語言暴力的高中生海馬體和胼胝體的體積減少了,而海馬體是記憶形成的關鍵腦區。 通過這些研究,Teicher指出,言語暴力不僅會改變兒童大腦的感覺信號回路,而且還會改變相關腦區的生理結構,這些結構的改變,會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。 吼罵的行為背后是什么?
俗話說: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如何才能讓在父母“舌尖”長大的孩子少受父母的語言暴力呢? 父母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,很多時候,父母的情緒并不源于孩子的行為,而源于自己不理性的執念:“你應該……”、“你必須……”、“每個孩子都是……”等等。 育兒專家羅靜說:“對于容易情緒失控、愛吼孩子的父母來說,學會喊停,是育兒中特別特別重要的一課?!?/p> 當父母放下不理性的執念,學會喊停,才會意識到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,他們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,一路摸爬滾打,不斷試錯,不斷修正,走出他們自己想要的獨特人生。
如果沒有經過反思和刻意練習,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在無意識地復制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。父母說的話,對孩子某些行為的反應是下意識的,自動化的。 如果父母從小是被吼大的,大概率也會吼自己的孩子。因為父母不曾被溫柔對待過,一旦情緒失控,說話方式最容易切換到自己熟悉的模式,也就是我們說的應激反應。 父母自己雖然不喜歡這樣的行為模式,可是不自覺地,在面對孩子時,卻成了那個自己最討厭的父母。 要割斷代際傳遞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反思、學習、刻意練習,跳出、割斷潛意識、自動化的重復。
有些時候,不是父母自己不明白道理,也不是原生家庭給我們的烙印,而是看了很多書,懂了很多道理,遇到具體的育兒問題時,還是會言語匱乏。 一旦沒詞了,父母會自動切換到小時候父母吼自己的頻道。 比如:遇到孩子把書扔得四處都是,父母會習慣地說:“和你說了多少遍,不要亂扔書,你怎么又亂扔!” 而不是說:“如果你把書扔到地上,你需要把它們全部放回去?!?/p> 顯然,后者效果更好,但,這樣的句式不經過學習是不會自動儲存在我們記憶里的。 “戒吼”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日日之功,愿每位父母都能日日修煉,看見孩子,看見自己。 |